close

諾貝爾文學獎得主、加拿大作家孟若擅以短篇小說形式,描繪出潛伏於日常中細微若隱若現的故事情境與人物關係。演出延伸孟若作品的技法和觀點,然而闔上孟若的小說,導演王嘉明的舞台書寫才要登場。他收斂起過往作品的玩性,專注於劇場敘事的調度經營,融入台灣桃園在地的人文風景重寫改編。四個片段,四段關係彼此呼應又各自獨立,鋪陳人生無以名狀、曖昧、糾結、沉重的基底。

劇情簡介
〈記憶〉
坐在捷運上,拎著水果去掃墓的大女兒,回憶起漸漸失智中風的母親,講述她三任丈夫的故事:17 歲時,未婚懷孕,離婚收場;27歲,嫁給了眷村老兵,也是大女兒的父親,但他卻在婚後10年失蹤,母親戲稱自己逢七就會有大事發生;繼父是比母親小10歲的同事,但卻早逝,那年母親57歲。已臥床三年的母親,越過了自己67歲的生日,她苦笑道:「傷腦筋,我還有10年可活。」,捷運到了臺北車站,她繼續轉搭往墓園的平快車。

〈埤塘〉
小時候,家鄉附近有很多灌溉用的埤塘,後來有些變成魚塭,有些被填平。我有位長得一點都不像的雙胞胎妹妹,我比她聰明,她唯一比我強的大概就是認識埤塘的生態系統,一些我想到就起雞皮疙瘩的髒東西。念書時,她很喜歡黏我,還好,我後來考上北部大學,可以脫離她那憨直的笑容。某天,她打了一通電話給我。

〈附身〉
酷熱濕黏的夏末,一位得了癌症的婦人,乩童與桌頭為她驅邪淨身,身為里長伯的先生四處為她尋求藥方,她在醫院等待時,巧遇鋼琴啟蒙恩師,聽她敘說當年疑似私奔失蹤的事件。回到家,先生與友人熱烈地聊著時事與八卦,她看著一件在衣架上沒掛好的外套,像是一位斜肩的人,她笑了笑,決定離家出走。

〈刺青〉
一名中年的清潔婦,她有怎樣的過去?一針針形成的刺青圖案刻下了怎樣的故事?年輕時吸毒的好哥兒們,半山腰半隱居的婚姻生活,懷孕生子的喜悅,小鎮鄰居的善意,獨裁者的後花園,是生活中藏了秘密,還是生活本身就是秘密。

【2018觀眾迴響 】
——如同是對生活片刻的快拍。把皺摺在片刻的日常凝視搬上舞台。是終老前對生命的回溯;是摯愛死去後的呢喃;是痛苦日常的逃離;是無以重來的懊悔。

——在黑黑的空間裡,時而全神貫注、時而飄忽游移,在各種看不懂或看得懂的情節中,擷取自己喜歡的片段,也許是某句台詞、某段音樂、某個布景、演員的某個表情、或只是某種氛圍。

——整齣戲就像一條河綿長蜿蜒,靜靜地流向大海的懷抱,看完讓近日繁雜的心緒,安靜舒緩了起來。

——每一個意外發生的時刻,舞台上輕描淡寫的表現,卻感受到最扎實的痛。

——本以為會平靜地看完四個故事,情緒卻隨著每段故事結尾累積,散場時,有種明白,這就是我們的生活,親愛的人生。

編導/ 王嘉明
製作人/ 陳汗青
演員/ Fa、王琄、安原良、余佩真、黃僑偉、李銘宸、姚坤君、張吉米、陳武康、黃珮舒、楊乃璇、賴玟君
舞台設計/ 黃怡儒
燈光設計/ 王天宏
服裝設計/ 靳萍萍
音樂設計/ 柯智豪、林芳宜
樂手/ 余若玫、巫康裘、高承胤

===

第一次看莎妹的戲,還蠻享受的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